close
【民生報/張大春】

對世界抱持著充分好奇的同時,孩子也開始在提問之中累積偏見。


差不多就從妹妹凡事搖著頭抱怨:「你說甚麼我都聽不懂」的時候起,哥哥展開了他對「最」字的攻堅。「世界上最快的車是甚麼車?」「世界上最大的橋在哪裡?」「世界上鋼琴彈得最厲害的人是誰?」「全宇宙最亮的恆星在哪裡?」以及「我們家最胖的是誰?」這一類的問題之不好回答,或由於無法判斷,或由於難以統計,或由於與時變化,或由於知識匱乏,或由於怕得罪媽媽,我經常無言以對,支吾個半天。最後總以「『最』這個字實在不好講」作結論。


孩子需要就一個「最」字找答案,是因為他們需要在茫茫的知見之海中設定航標。那個「最」字不祇意味著令他們咋舌稱奇的新鮮事物,也象徵著他們所能理解的世界盡頭。我祇好跟張容說:「你每得到一個『最』字的答案,好像就對這個世界的邊緣多了一點瞭解,可是偏偏這個世界是不斷在改變的,說不定今天你知道的『最』到了明天就不『最』了;這一分鐘你相信的『最』,或許早在上一分鐘裡也已經不『最』了。」


妹妹在這時搖著頭,像是跟自己說:「你說甚麼我都聽不懂。」


「最」字帶來的焦慮還不祇如此。比方說:台灣人日後一定會記得他們在某一斷歲月裡曾經擁有過全世界最高的一棟大樓。每看到這棟樓,張容就會說:「這真是全世界最高的一棟樓嗎?」言下之意,對於和自己如此靠近的「最」,反倒彷彿難以置信。我總是這樣說:「在下一棟超過它高度的建築物蓋成之前,它都還是『最』高的。」


「那下一棟甚麼時候會蓋起來?」「那比它還高的那一棟會蓋在哪裡?」「那會有會有多高?」「那會蓋成幾層?」……驕傲尚未成形,焦慮已經滿出來了。


即使就個別的字意來說,「最」字都有經不起柔軟心腸之人深思直視之處。「最」字──不論作為「首要」、「大凡」、「集聚」或「總計」來解釋──幾乎都是晚出後成的意思,這個字更早的來歷是「犯而取之」所以從「冒」字,從「取」字,也就是豁出一切,不計代價以取得所謀者。是以古代在考核政績和軍功的時候,以上等為「最」。


如果我們再追問:「冒犯」又是怎麼跟「取之」發生聯繫的呢?那恐怕就祇有一個解釋:「輕忽生命」。「冒」是古代驗看、盛裝屍體的布囊,殮屍亦以此字稱之。所以「冒」是寧死而必得、是以付出生命為手段的行為。整合起來看:能夠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取得所謀,則功成其最,那麼,說「最」字是犧牲個人(冒而取)以完遂集體(最功)的一種價值觀也就不為過了。


我年紀越大越怕事,所以看見「最」字便想起有人要輕忽生命了,就渾身不舒服,所以乾脆跟張容這麼說:


「『最』也許是一個年輕人喜歡用、甚至要追求的字,年紀大一點的人反而不隨便用這個『最』字。」


妹妹接著問:「是因為老人家最後都要死掉了嗎?」


她說得相當有智慧,到了「最」後,人能取得甚麼呢?


【2006/11/28 民生報】



很能發人深省的一篇文章
從文概的網站轉貼來的
題目是轉貼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ow90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